手机版 片鱗碎甲網
“一開始,我也很討厭推薦賺折扣的電商平台,跟傳銷似的。”
廈門寶媽李女士最近似乎對社交電商有了新認識。因為以前“體驗”過電商平台搞活動“先漲價再打折”的套路,她一直非常反感電商推薦注冊的形式。在她看來,這些促銷即便是有所謂的大折扣,也是在漲價的基礎上再進行優惠的,實際上並沒有省下多少錢。
但是最近在幾位認識的寶媽極力推薦下,她勉為其難試了試對方發來的一些鏈接(二維碼),結果卻開始上癮了。那麽,這些寶媽真的“買到了”實惠嗎?
“欲罷不能”的社交電商
有兩位認識的寶媽,兩個月前不約而同地給李女士發來某電商平台的促銷活動鏈接,一再說真的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優惠。抹不開麵子,她答應嚐試一下。
“但這一試,還真的是上癮了。隻要推薦用戶注冊,就能享受折扣優惠。”更讓李女士詫異的是,每次推薦完別的用戶完成注冊,她都能拿到折扣券,購物使用時還可以疊加,“每次推薦用戶注冊,我就可以拿十元折扣。推薦了十個人,買奶粉基本不花錢了。”
動了點小心思的她,最開始是利用家人的手機號注冊電商平台,賺取折扣券,當拿到這些折扣之後,她以近乎免費的低價購買了兩瓶愛他美奶粉之後,卻發現家人、親戚手機號碼不夠用了。
人一旦對某些事物上癮,就會欲罷不能。
為了賺取更多折扣券,李女士放棄了小聰明,開始了大規模地在朋友圈推薦分享。最初,她隻分享給身邊認識的寶媽和朋友,在推薦別人注冊成功後,新用戶一旦下單購物,她就發現自己會再次拿到一些折扣券和現金返利。
“這東西真的可以用,因為有現金優惠,除了奶粉之外孩子的日用品我也都開始在平台上購買了。”隨著身邊已經沒有朋友可以推薦注冊,李女士便開始打起了愛人單位的主意。在她極力的要求和“威逼利誘”下,愛人也開始推薦同事注冊這些平台了。
她告訴懂懂筆記,即便平台上有部分商品相比其它電商平台稍微貴了些,但算上折扣以及返現,還是要省下很多。“我舉個例子哈,我愛人購買電腦,看了一下淘寶上3000元的華碩筆記本,在這個平台上疊加用券後隻要不到2700元。”
如今,李女士愛人在初嚐社交電商折扣購物的優惠之後,也開始主動推薦注冊,周圍的朋友、同事,也都逐漸成了他的“推銷員”。
這一陣子,愛人非但不反感李女士推薦注冊的行為,更是成為平台的忠實用戶。因為人脈廣,推薦的範圍也比較大,李女士的愛人甚至通過返利賺起了“零花錢”,可謂樂在其中。
直到這兩天,表妹突然給他們轉發了一則新華社發布的新聞,提醒他們注意一下相關內容:新聞提示警惕社交電商“拉人頭”方式,可能會觸碰傳銷紅線。
但在李女士和愛人的眼裏,消費者隻認實惠,隻要能更省錢,平台是否“觸線”一概與他們沒有關係。
“即便平台收取了會員費,我也能夠通過推薦將會員費用給賺回來。”她自信地表示。
那麽,事實真的如此嗎?
成為會員“社交”更瘋狂
“現在很多電商平台都有會員製,要付會員費才能享受折扣,這裏麵也許有些門道吧。”
在江門某金融公司上班的周莉,也是因為身邊好友的推薦迷上了社交電商。但相比李女士,人脈資源並不廣泛的周莉在賺取推薦折扣方麵有些吃力。她最近發現,隨著平台規則、政策的改變,現在想繼續賺商品折扣、返利,就必須成為付費會員。
平台新發來的規定顯示:無論是原有用戶,還是剛注冊的新用戶,都必須繳納將近400元會員費,才能成為電商平台會員,繼續享受推薦注冊折扣以及推薦用戶的購物返利權限。
“我感覺國內一些主流電商平台,也開始推行付費會員製,亞馬遜不是也有會員製嘛。”不過,相比國內部分主流的電商平台以及亞馬遜幾十元的會員月費,該平台的會員費太高了。
當然,規則中也提示:會員資格是終身的。也就是說一次交費終身享用,還可以通過推薦注冊、購物返利賺回會員的費用。這一點,再次深深“打動”了喜愛網上購物的周莉。
“交了會員費之後,我推薦注冊就更積極了,我就是想著盡快賺回會員費。”為了賺回近400元入會費用,周莉笑稱自己見人就推薦這個平台,無論同事還是朋友甚至初次會麵的陌生人都不放過。甚至逛街、遛彎時,也會詢問路人有無需求,是否願意注冊平台。
她告訴懂懂筆記,為了清楚折扣購物節省的費用明晰,她更是在小本本上仔細記錄推薦注冊的獎勵,以及購物折扣的力度,計算是否已經“拿回”平台的會員費用,“我是真挺努力的,可惜成為會員至今,(購物+返利)隻節省了兩百多元。”
不過,細心的周莉最近發現,在電商平台實行會員製之前,推薦注冊、分享商品可獲得的折扣、返利,遠比如今實施會員製之後高很多。也就是說,以前推薦親友注冊後可獎勵5~10元購物折扣券,目前隻有1元,而且推薦會員下單購物的返利也降低了,使用折扣券也出現了諸多限製。
“前一陣子真沒注意,現在發現這個問題了,真的挺讓人氣憤的,因為推薦注冊的折扣返利降低,我賺回會員費的時間更長了。”為了避免夜長夢多,她開始鉚足了勁推薦朋友注冊,瘋狂的使用折扣購買商品,僅在五月份的前兩周,她就推薦了將近十位親友注冊了新用戶。
但是於此同時,有幾位注冊平台會員的親友開始向她抱怨稱,購物時的折扣、返利遠不如宣傳的那麽高,而且支付會費、成為會員之後,想要賺回會員費的心理負擔很大。這些朋友表示每天為了拉新注冊,隻能拚命推薦、忽悠身邊的親友開始注冊會員。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,一些社交電商平台希望鞏固注冊用戶不流失,通過會員製和折扣、返利吸引用戶繳費。這些所謂的社交電商平台,已經將會員製和返利捆綁在一起,成了促進會員拉新以及分享的重要手段。
所謂的終身權益,會讓用戶錯以為高昂的會費很值。幾百元入會費用,如果“平攤到”會員的幾十年生命中,就可忽略不計;而不斷降低的折扣、返利力度,更會讓一些會員希望在短期內努力通過拉新、分享值回“票價”。
顯然,所謂的折扣、低於市價的優惠、(拉新後的)現金返現,也隻是羊毛出在了羊身上。
一場“拆東補西”的遊戲
“不是哪家(平台)都有能力一直做(返利)社交電商的,這裏麵還是有不少名堂的。”
陳銘(化名)今年初剛剛從一家知名電商機構離職,以前負責會員運營工作的經驗,讓他對社交電商模式有很多洞察。陳銘告訴懂懂筆記,自己所在的電商平台,一直采用的拉新手段,就是社交、會員合一機製。
平台通過社交電商方式,承諾拉新注冊的用戶可以享受巨大的購物折扣,圈住用戶後就開始麵向他們推行收費會員製。和周莉描述的類似,平台推行會員製之後雖然仍有推新機製,但推新的折扣和返利比例明顯減少了。
“試想一下,如果在平台購物的商品價格一直低於市價,別說賺取利潤了,優惠大一點兒平台都要虧損。”陳銘表示,一些電商平台推行社交電商模式,給予用戶優惠和返利都是平台自行補貼的。而補貼的來源,就是平台以前的融資。
但是一旦融資枯竭,平台的折扣和返利也將無法實現。所以他所在的平台很早就開始通過社交電商模式,吸引大量用戶注冊,再通過推行收費會員製,勉強維持著平台的運作以及補貼。
“隻要有折扣和返利,會員還是會源源不斷增加。人都有貪念嘛,都想省錢。”陳銘告訴懂懂筆記,大量注冊用戶成為付費會員後,也成為平台實現再次融資的籌碼,更有了繼續發放折扣甚至返利的底氣。
明明是已經虧本賣的商品,隻要有新會員下單,還會給推薦注冊的用戶一定(現金)返利。這事情仔細想想,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
畢竟電商平台非慈善機構,這麽賠下去,如何填補資金上的大窟窿?
“不斷爭取融資,爭取更多會員費,再不行就尋求上市。”在陳銘看來,不管是融資還是收取會費,如此瘋狂的燒錢資金總有枯竭的一天。這也是他年初離開公司的原因之一。
什麽才是社交電商、會員製電商終極的盈利模式?對於這個問題,陳銘沉思了一會兒,搖搖頭笑道,“我不能說,唯一能透露的是,沒有平台會長期做虧錢的買賣。”
對於一些社交電商而言,前途未卜是最真實的描述。一旦平台資金鏈斷裂,會員折扣以及返利成了空頭支票,流量肯定會大幅銳減,而大量注冊用戶也會迅速流失。
所以無論會員製還是社交電商,一味通過優惠、返利獲客的商業模式是很難長久的。
“一旦出現融資枯竭,或者現金流斷檔,平台一定會采取手段止損,這是肯定的。”陳銘表示,任何通過利益吸引來的流量,都無法長久保持粘性,隻能是讓平台數據暫時看上去好看,“包括看書賺錢,刷短視頻賺錢的路數,隻要內容不行,用戶遲早也會流失。”
【結束語】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,這些都是再俗不過的老話。但是在某些平台和機構的“互聯網思維”推動下,免費午餐和免費的餡餅,還是會吸引很多消費者投身其中。
當平台融資燒完,現金流短缺時,那些會員製收費的“拆東補西”遊戲,便成為一些平台維係所謂社交電商模式的唯一手段。至於社交電商的終極發展模式是什麽,或許就隻能留給平台的所有會員用戶們細細思考、慢慢等待了。